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行业是特别需要技术积累的行业,轴承、减速器等零部件加工精度差一点,组装出的成品机器人精度就会差一截,影响工作效率。如果按照传统模式推进产业发展,追赶先进的难度不言而喻。芜湖机器人产业在10多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带来这些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最为重要:芜湖走出了一条分工合作、抱团发展的道路。
面对市场和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芜湖市系统谋划布局当地机器人产业:围绕行业龙头企业,成立芜湖奥一精机有限公司,全力研发制造减速机;鸠江区沿链布局,吸引清川电气、清能德创等一批研发生产核心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单个看产值不高,但聚焦于一两个零部件产品,自然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抱团发展的另一个侧面还体现在与高校科研力量的深度合作上。与高校合作能够充分应用最新科研成果,加速自身产品迭代升级。
芜湖机器人产业抱团发展更为新技术应用打开了空间。传统机器人产业展现的是机械设计加工的力量之美、精确之美,随着新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给产业注入新灵魂。信息技术还能弥补当前国产机器人零部件在加工环节因经验不足和机床设备精度不高带来的劣势。翻看芜湖机器人产业的企业名录,不乏中国视谷、旷视科技等信息行业的巨头,他们的加入将进一步壮大芜湖机器人产业的整体实力。
芜湖机器人产业抱团发展更是应用方和供给方的深度合作。例如,插片是光伏生产中一个难度较大的工艺,是将几十片硅片插入石墨舟的几十个槽内,石墨舟内硅片与卡槽的间隙细如发丝,稍有偏差就会影响良率,机器人要做到“准”和“稳”。之前,光伏行业机器人的插片工艺段股票配资监管,通常使用进口产品。为提高国产化率,应用方特意寻找产业链上相关企业,而埃夫特也是紧紧抓住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迭代,解决了插片工艺国产难题,彻底完成光伏行业装备的全国产化。当前,芜湖正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向全社会公开募集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加大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进一步缩小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睿)